作者:李晓东 李雨静 龙丰云 马 玲 徐晶颖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年第11期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繁发生,这 对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此文就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点关注内容,当前我国各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而积极心理学提倡从积极情绪出发培养学生积极行为品质的养成,提升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1]。本研究针对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 索,现总结如下。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是 20 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研究思潮,最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所提出[2]。该理论主张对人类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对人固有、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充分挖掘,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让人类朝幸福不断迈进[3,4]。

------本页内容已结束,喜欢请分享------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康乐网络吧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
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技术支持
客户至上
付费阅读
已售 18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