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对子女来说,父母就是那个一直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但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身为子女,我们需要做的是自己学会飞翔,而不是仰仗父母的翅膀。
可总有一些人,习惯了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却不曾想过回报。
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啃老”,也可以说是“不孝”。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尤其是下面这两种,请一定要重视。
![图片[1]-“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4b345af46d220632-1024x131.jpg)
“以学习为由,逃避工作”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慢就业。
指的是,大学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暂时性地选择考研、考公、考教师资格等。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想要通过考研、考公等途径,谋得一个更好的出路,本无可厚非。
但“慢就业”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也就是说,没有急迫的经济压力,才能安心学习,准备各种考试。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父母的资助。
就像我姑家的一个表妹,毕业后不工作,考研3次,现在还没考上。
第一年没考上的时候,我姑安慰她:“没关系,大不了再来一年。”
![图片[2]-“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b210950c6f220717-1024x683.jpg)
在此期间,我姑承担了表妹的全部开销:
表妹嫌家里太吵,没办法安静看书,我姑就给她租了一套房子;
因为英语、数学底子太差,我姑花了6000多块钱,给她报了一个辅导班;
再加上买考研资料、专业课书籍、交报名费、住酒店等,里里外外花了好几万。
可第二年,表妹还是没考上,连国家线都没过。
我姑劝她出去工作,她工作了3个月,就不干了,理由是:
“不想受老板的气,还是想考研。”
没办法,我姑只能依她,这几年省吃俭用供她学习。
遗憾的是,第三年还是没考上。
我们都劝她,别考了,赶紧找工作吧,但表妹就是不愿意踏入社会开始工作。
听过一句话:
“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想着逃避另一件事。”
以我表妹为例,她是真心想要考研吗?不一定。
不然,她也不会在紧张的备考期间,打游戏、看电影、刷抖音……
考研,更多是她逃避找工作的一个借口罢了。
身为成年人,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逃避,选择不就业,但不要让父母为你的行为买单。
更何况,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与其选择逃避,躲在父母身后,不如勇敢面对,试着自己长大。
![图片[3]-“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f1483c3b27220801-1024x131.jpg)
“以创业为由,向父母借钱”
看过一个节目《金牌调解》,其中有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徐女士的儿子小江,痴迷于创业,想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
小江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父母也很支持,还把自己打工攒的钱全部给了他。
但由于经验不足,小江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很多外债。
徐女士不忍心儿子被各种追债,便帮他还清了大部分债务。
本以为儿子会踏踏实实找份靠谱的工作,可没想到,小江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业梦。
在小江的软磨硬泡下,徐女士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贷了80万,全部用来支持儿子创业。
![图片[4]-“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57902892d0220848.jpg)
图源:节目《金牌调解》
有人说,创业和赌博往往是一步之遥。
这句话用在小江身上,并不为过。
因为不甘心失败,还想再赌一把,所以小江一直奔波在创业的路上。
可是,他的创业梦想,并没有让他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赔光了家底,耗尽了父母对他的信任。
还是那句话:
“你可以追求自由、追求想要的生活,但不应该牺牲父母的自由,甚至牺牲父母生活的安稳。”
想创业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钱,去把事业做大做强,而不是仰仗父母的资金支持,让父母为自己收拾烂摊子。
![图片[5]-“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570ce5f964220932.jpg)
图源:节目《金牌调解》
父母老了,养老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底气,不是子女对生活试错的成本。
而且,有些子女创业时,嘴上说是向父母借钱,实质上就是向父母要钱。
父母是因为爱我们、信任我们,才把钱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
我们如果做不到给父母更多,那至少可以不要一味“啃老”,让父母的晚年老无所依。
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在生活面前,父母无法做到一直冲锋在前。
子女要学会独立应对风雨,肩负起各自的责任与使命。
![图片[6]-“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96cc00bb6b221121-1024x131.jpg)
父母终究要退出
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有人把上述两类人归结为“新型啃老”,概括来说就是:
以体面的由头(或学习或创业),行啃老之实。
面对这样的要求,父母大多无法拒绝,还有可能觉得子女有想法、求上进。
于是,父母用尽全力托举子女去追求梦想,去过他们想要的人生。
可是,子女可以永远是父母的孩子,但不能在社会上做永远的孩子。
父母终究会退出子女的世界,余下的路还是得靠自己独自走完。
父母能呵护我们一时,不可能呵护我们一世。
为了子女更长远的未来,父母可以牢记这3点:
1.有分寸。
作家周国平曾说: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
“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父母,需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
有些事可以管,也可以出钱支持,但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
2.有原则。
父母应该给子女的,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而不是无原则又有条件的爱。
对于不努力、不上进的子女,给再多的钱都无济于事。
这样的子女,不管你付出多少,他们也不会懂得感恩,还不如趁早为自己留条后路。
父母不是提款机,可以允许暂时向父母寻求帮助,但长期“啃老”万不可行。
3.有底线。
当父母把全部存款用来支持子女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生病住院了怎么办?晚年生活如何保障?
虽然父母爱子女超过爱自己,但还是希望,父母能多留一分爱给自己。
爱是有底线的,对子女一味地娇惯与纵容并不是真的爱。
父母多爱自己一点,把自己照顾好,也才能让子女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图片[7]-“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afdf1e692b221233-1024x685.jpg)
![图片[8]-“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家长浑然不知,反而认为孩子很优秀-康乐网络吧](https://www.kanglewl.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3c4e677f1f221244-1024x131.jpg)
写在最后
曾看过一段话:
“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他们。
“他们经常忘了,我们已经长大,就像我们经常忘了,他们已经渐渐白发。”
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而爱父母是一种人性。
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善待父母的晚年,也是在善待未来的自己。
这世间,所有美好的关系,都是双向奔赴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应该是双向流动的。
点亮【赞】,不要让父母满满的爱落空,不要让父母的晚年无所依靠。
“啃老”可以是暂时的无奈,但不该是长久之计。能让我们长久应对生活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共勉!
感谢您的来访,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收藏本站。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